5月24日至28日,由山东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联合协办的“子午工程高端用户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eminar for High-Level Users of Meridian Project)”在威海召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项目办公室、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空间中心、精测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长安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负责同志及项目组骨干成员13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国内外同行30余人同步参加线上会议。该会议围绕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对磁暴及瞬时太阳活动响应、中高层大气电离层耦合、中高层大气经纬度结构与差异特性、电离层E层和F层不均匀结构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会上,子午办主任刘佳介绍子午工程项目二期战略意义,以及参与子午工程各单位近年来对国家科研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子午二期工程在一期15个观测台站的基础上,新增了16个观测台站,将主要沿东经120度子午线布局,将进一步拓展成为覆盖全国范围的空间环境监测网,实现从太阳表面到地球大气的全链条监测。中科院空间中心徐寄遥研究员从地基站实际情况监测到的数据,对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数据进行应用介绍。武汉大学谷升阳教授运用大气与电离层数据中的波动数据,进行MATLAB会议实战训练。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张清和教授与国家空间中心张佼佼副研究员就高频雷达探测原理与数据,进行实战训练与讨论。大会负责人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刘晶教授详细简要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会议背景、会议流程、研讨内容以及数据应用培训计划等。
会议各环节分别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立波、陈一定,山东大学(威海)刘晶、张清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杨轶教授,武汉大学熊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等主持。此次子午工程研讨会,深度加强了各单位交流与合作,积极进行数据共享,探讨科研数据的综合科学利用,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率、高质量产出。
在疫情背景下,会议防疫、安全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校区疫情防控专班专门召开会议研讨方案,并提出明确要求。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研究院行政副院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管服团队为成员的会议期间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会议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校区后勤处为会议特批了防疫物资,并协调威海市立医院为会议安排了24小时值班大夫。精密的部署、贴心的服务,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作者:贾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