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春于科研,闪晨光于此间
编者按:刘晨,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后保送校区研究生,现为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博士后。刘晨于2008年加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天体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子核结构。曾多次参加由我国核物理学会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核结构大会等核物理方向的国内和国际会议,并获得第十五届全国核结构大会的“优秀青年报告奖”。由其担任第一作者的研究报告《Evidence for Octupole Correlations in Multiple Chiral Doublet Bands》曾被遴选为《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封面文章。近日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核结构大会,在会上作名为《奇奇核82Br中手征双重带的实验探索及80核区手征带系统性研究》的报告,受到广泛好评。
与刘晨博士在其位于闻天楼的办公室初次会面时,她正埋头于书桌前,神情专注而认真地同时操作着两台电脑。面对我们的到来,她摘下了眼镜,脸上温和俏皮的笑容让她看起来像是个天真烂漫的大学生,很难让人把她与徜徉在实验数据里的严谨科研人联想到一起。
因见核物理,半生逐梦人
“我希望找到一个位置就一直做下去。”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不过就是要找到我们觉得自己该存在的样子,要追求的东西。刘晨在加入导师的课题组后发现,核物理就是她甘愿用此生追求的挚爱,而成为科研人员就是于她而言最有价值的存在方式。
“我啊,就是一个自得其乐的书呆子。”刘晨微笑着调侃自己。她在采访中不断强调: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对它感兴趣,真正地去热爱它。游走于冰冷的数据中,刘晨像是再耐心不过的猎人,经过了四年的苦苦探索,终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数据。“之前有数周甚至数月的停滞不前,仿佛到了一个瓶颈,但跃过这个困难时期后,你就会有质的飞跃。”
“我希望核物理是我一生的事业”,她说得字字真诚,句句诚恳。谈起核物理,刘晨就像个摘星星的孩子,眼睛里都是星星的光辉,一词一句中尽是热爱,余有激动。
当年一起往返于实验室的同学们,毕业后都有了各自人生的选择,而她依然坚守在原地,坚守着她想用此生去追求的核物理事业。
携手师与友,勇攀科研峰
“导师真的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是他把我带到这个领域”。导师之于刘晨如同伯乐之于千里马,帮助她明晰了人生的方向。在核物理与核天体课题组里,刘晨和导师不仅是科研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中的挚友。自第15届全国核结构大会上刘晨获得“优秀青年报告奖“开始,其课题组成员已经连续三次获得该奖项。刘晨把这一优良的传承归因于导师的严格要求和学生的认真努力,她笑着说,“我们的老师要求严格,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表达的好。”
要走出去,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在科研这个领域,交流沟通是很重要的,有着各自研究方向的人们齐聚一堂,一起分享、交流、探讨,这是很有帮助的,刘晨在采访中这样说到。
前段时间和诸位同行在第十七届全国核结构大会上的交流让她受益匪浅,在会上,刘晨不仅就自己的最新研究作出了名为《奇奇核82Br中手征双重带的实验探索及80核区手征带系统性研究》的报告,还聆听了与会成员的不同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刘晨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研究会议,并在第十五届全国核物理大会上作出报告,这是我国核物理学界最高级别的会议。
“原来实验还可以这样做,原来物理思维还可以这样解释。”当谈到10月份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远赴美国的研究之旅时,刘晨这样感叹道。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设备的阿贡国家实验室是所有物理学者心中的圣地,她享受着在这个实验室研究的每一分钟。
科研不止步,认真铸未来
“或许我穷其一生,也只能研究一个领域的一小部分,但我始终在路上。”谈及核物理的发展现状,刘晨表示,核能的力量无比强大,对于国家来说,核物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不论是作为战略需求的核武器,还是清洁高效的核能都决定了核物理学科的重要地位。“我还入门太浅,还有太多的事情不明白,我还要继续一直去学习。”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不仅要耐得住寂寞,更要经得起诱惑,在科研数据面前,更是不能有丝毫放松。“我还算不上优秀,只能说我一直很认真。”认真是刘晨最看重的品质。“你欺骗数据一时,它就欺骗你一辈子。”科研路上,一个数字,一个符号的错误,都足以让你付出的所有心血和努力付诸东流;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所导致得后果都是难以想象的。坐得住,更要做得好,每一个研究者都已经习惯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
认真、严谨,已经成为了刘晨为人处事的习惯。在采访过程中,刘晨博士的回答一直逻辑清晰,有条不紊。她说自己是一个很较真的人,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做事时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她都一直在较真着,“一定要讲逻辑,有因果,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十多年来的科研工作让她成为一个愈发严谨细致的人,认真与细致的性格特点已经深入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治学也治家,为子也为母
刘晨拥有很多头衔:学者,女博士后,优秀的科研人员,但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她坦言,“有了孩子以后你会发现,你的精力真的有一部分会被孩子分去”。以前会在学校工作到晚上10点的她,不再整晚待在实验室,再忙,也不能错过孩子的成长。有了家庭的刘晨更懂得照顾自己和家人,每天都抽出时间来陪伴她可爱的女儿。但是在女儿沉沉睡去之时,她又开始伏案完成白天未竟的工作。家庭,她不会忽略;工作,她更是不敢懈怠。
“孩子以后可以做科研,做什么都可以,我们家就是这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刘晨说自己很幸运,有丈夫无条件的支持、父母始终如一的理解,家庭的温暖让她收获了除工作以外的平凡人的小幸福。她不仅是导师的好助手,还是让父母骄傲的好女儿,陪伴孩子成长的好妈妈。
工作之余,她也很爱读书与跑步,在运动中放空自己。当被问起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时,她有些羞赧,说出了让我们有些意想不到的《红楼梦》。工作与家庭,学习与爱好,繁忙与放松,在微妙的平衡里刘晨收获了生活幸福的馈赠。
刘晨一直说自己只是个平凡人,无数与她一样的平凡人,在默默做着不平凡的事。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科研人员不为人知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