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1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应邀做客稷下讲坛,在玲珑学堂报告厅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加速膨胀了六十亿年的宇宙”的讲座。此次讲座由空间与物理学院胡绍明副院长主持,学院部分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等百余人参加。
在专题报告中,赵公博研究员主要讲解了宇宙的概念、宇宙膨胀的阶段以及多重宇宙探针的作用及其获得的成就,并展望了重子声波震荡的未来方向。赵研究员从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宇宙微波辐射入题,引入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的理解。讨论了哈勃定律,并讨论了暗能量的性质。阐释了重子声波震荡对暗能量研究以及红移畸变对修正引力研究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类星体巡天发现的重子声波震荡信号,该工作对宇宙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未来的大尺度结构星系巡天项目,讨论了对暗能量探索的科学预期。最后,赵研究员对国家天文台及其研究生教育做了简要介绍并表达了对山大学子加入国台的热切期望。
讲座接近尾声时,赵公博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热切交流和互动。此次讲座不仅开阔了在校师生的学术视野和思路,也对加深了与会师生对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的认识,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赵公博,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科大天文学院天文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托大尺度星系巡天的暗能量性质等宇由学前沿问题,在星系巡天数据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宇宙学应用研究等多个关键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有 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工作。 在NATURE ASTRONOMY, PRL, APJS, MNRAS等刊物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他引7000余次,H-INDEX为51.曾领衔SDSS-1II BOSS星系巡天国际合作组,在国际上首次在高置信水平发现暗能量的动力学演化证据,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作为SDSS-IV EBOSS星 系巡天国际合作组科学工作组主任,他领导EBOSS合作组开展巡天观测、数据处理以及宇宙学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类星体,成功测量高红移宇由的背景膨胀和结构增长历史,为后续的依托DESI, PFS等高红移巡天的宇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的工作被《科学》杂志,国际权威引力综述,美国粒子物理十年规划以及PLANCK, WIGGLEZ, CFHTLENS, DES, KIDS, EUCLID等大型国际巡天合作组大量正面引用,并被国际同行深度、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