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跟时代发展脉络,学习弘扬中国航天精神,以中国航天精神为引领积极开展学习和工作,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21级和2022级学生组成了中国航天精神小队,于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8月20日开展了名为“航行千里,逐梦九天”的中国航天精神宣讲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成员包括李欣宇、康佑安、张如梦、史诺雅、项茜茜、王可芯、侯嘉琦、彭雨盼,共八位同学。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研究学习阶段(7月15日至7月25日)、正式宣讲阶段(7月26日至8月10日)和总结回顾阶段(8月11日至8月20日)。
在学习阶段中,成员分为宣讲组和问卷组。宣讲组的同学主要负责研究和学习中国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精神,而问卷组的成员则关注大众对中国航天的认知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调查问卷。两组成员独立自主地学习后,在线上交流群中共同探讨航天精神的问题,回顾航天知识,并加深对航天精神的理解。
在活动的前期宣传阶段,负责宣传的同学设计了宣传海报并制作了宣传视频,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的特点,并宣传了本次“航行千里,逐梦九天”航天精神宣讲活动。
在宣讲阶段,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中国航天精神宣传小队于2023年8月1日晚上19:30至20:30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办了“航行千里,逐梦九天”中国航天精神宣讲会。
宣讲会分为四个板块:首先是学习中国航天史,按时间发展顺序介绍中国航天精神,包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其次是介绍聂海胜、魏锺铨、桂海潮等航天人的追梦故事,通过他们的经历了解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奉献,感受榜样的力量;然后是展示中国航天工程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如何走入民生、惠及百姓;最后主持人对本次宣讲进行小结,分享学习感悟,并呼吁青年学习中国航天精神。
宣讲结束后,问卷组的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广大民众对中国航天的了解程度。问卷针对中国航天发展史、航天知识和航天精神三个方面提出相关问题,共收到42份问卷结果。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特别是大学生,对航天事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系统地掌握航天知识。而相比航天知识,航天精神的普及程度较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宣传的途径也较为多样。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成员学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和近代四大航天精神。组员王可芯表示:“这次航天精神宣讲让我受益匪浅,我从这次活动中深刻领悟到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在航空航天领域,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中,我都会以此为榜样,更好地发扬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通过此次“航行千里,逐梦九天”的中国航天精神宣讲活动,团队深入了解了中国航天发展史和近代航天精神,取得了对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未来,团队将继续传达中国航天的伟大事业和精神,提升公众对中国航天的认知。
中国航天精神宣讲团
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