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公众暗夜保护意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联合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及省内多所高校天文社团,于3月22日至23日成功举办以“一小时熄灯,亿万年星空”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暗夜保护系列科普活动。活动在校内外多个场地同步开展,吸引了数百名师生群众积极参与。
科普讲座启迪星空之思
3月22日上午,协会在玲珑学堂举办“为地球发声,与星空共耀”主题科普讲座。活动特邀协会指导教师、副教授曹晨和科普工作团组教师柴圣昌担任主讲嘉宾。曹晨从天文学专业视角,系统阐释了光污染对天文观测的严重影响,深入剖析了暗夜保护对于天文科研的重要意义。柴圣昌则通过生动讲解,带领听众领略春季星空的壮美景象,让遥远的天体变得触手可及。讲座通过“山东天文学会”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次突破200。

天文观测感受星空之美
当晚,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面向公众开放观测活动,260余名天文爱好者参与其中。科普志愿者借助专业天文设备,通过天球仪、旋转星图等教具,向参观者详细讲解天文知识。在志愿者指导下,参与者使用60厘米反射式望远镜成功观测到木星及其卫星系统,在城市灯光渐暗的珍贵时刻,亲身感受暗夜星空的璀璨魅力。

互动体验传递环保理念
田径场同步开展的“熄灭冗余光,重拾星河梦”路边天文活动别开生面。活动精心设计了“星海迷踪”“星语接龙”等互动环节,通过趣味游戏直观展示光污染的影响。多位参与者在采访中表示,活动不仅提供了独特的观星体验,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减少光污染的重要性,今后将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科普游园创新教育形式
3月23日下午,协会延续活动热度,在校园内举办“智启未来·跃动青春”科普游园会。“暗夜守护者”主题体验区通过“星图重构”“镜影寻踪”等互动游戏,让参与者在娱乐中学习天文知识,理解光污染危害。新颖的科普形式获得参与者一致好评。

区域联动扩大活动影响
作为“齐鲁星空守护计划”的重要组成,本次活动创新采用跨校联动模式,联合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天文社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开展主题活动。这种协同机制不仅扩大了活动影响力,更为高校天文社团合作开展科普教育探索了新路径。

持续深耕彰显责任担当
据悉,“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发起,旨在通过关灯一小时的方式唤起环保意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与天文协会已连续17年开展相关活动,在科普教育、理念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科普品牌,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高校智慧与青年力量。
本次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不仅守护了城市的暗夜星空,更探索出一条高校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新路径,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