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科普齐协同,研学融合展担当——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11月学生科研工作纪实

 

2023-12-04 10:24:54  点击: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进一步推动研学工作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以科创优势与天文学科特色为抓手,持续涵养科学家精神内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深入挖掘榜样典型,广泛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形成多层级、全贯通的分工协作体系,以高质量保障工作厚植科研创新沃土。

研理相长,寓趣于教以智启思

11月5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于五四广场举办了“闻理成才、共赴星海”物理文化广场活动。活动共推出12个精品天文与物理主题趣味小游戏,其中“戴森计划”“流浪气球”以科幻为主题,带领学生融入宇宙与未来的神秘魅力;“星河复印机”借科学巨匠设题,体现物理哲史丰富文化内涵;“寻光铸影”以光栅现象设计迷宫,展现物理规律的奥妙与乐趣等。本次活动凝聚了学生的互动实践热情与创新创造智慧,将天文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融入趣味体验中,推动科学科普形式多样化、参与广泛化。

近期,学院天文协会面向山东大学(威海)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全体学生开展“星汉辉煌,学思翱翔”天文知识竞赛。竞赛通过笔试初试、实操望远镜比赛、知识问答决赛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参与者天文知识储备与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潜力与求知热情。


研学相扶,榜样启明以知励行

11月16日下午,学院面向2023级新生举办十一月科研班会暨第十七届科研班主任聘任仪式,教学副院长李凯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学院共聘任了九位科研竞赛成绩突出、团队工作能力出众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科研班主任,为新生提供学习科研帮扶与生涯规划指导。此次科研班会旨在促进新老生间分享信息、知识与资源,加强科研科创合作的互联互通,有效地推动了互帮互助优良学风的养成,为学院科创持续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11月16日晚,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举办了“与榜样同行”保研交流会。活动邀请四位具有保研经验的2020级学生讲述保研流程安排、保研文书撰写等细节,同时讲解了夏令营、预推免、补偿计划等保研渠道,助力与会同学做好个人生涯发展规划。11月23日,学院研究生会于闻天南楼201举办“经验分享,一路同行”科研经验交流会。两位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分别从学习、科研和发展三个方面展开经验分享,结合个人经历激励学生保持科研热情、开阔学术视野、深入了解前沿领域发展。两次交流会充分凝聚本科生、研究生的榜样力量,坚持做到“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学进。11月19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举办第十八届科研立项中期交流会。交流会中,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科研经费使用与发票报销的相关事宜,督促各科研项目负责人端正态度,把好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第一关,筑牢科研诚信的基石。


研思共济,创新驱动以梦翱翔

当前,空间科学与物理创新平台已经建设成为山东大学的校级创新平台,学院整合本科生导师、实验室等各类资源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结合科研立项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撰写学术成果,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激发潜能。

2022年至2023年度,学院组织本科生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第十三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共获得了1名国家级一等奖,2名国家级二等奖,1名国家级三等奖。此外,本科生团队还获得“建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优秀奖。同时,学院本科生团队获得省级及省部各级奖项60余个。2023年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均被SCI收录。本年度本科生在学科类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98项

在第十七届科研立项中,学院共申报作品66项,其中校级立项58项,立项人数达145人,其中包含1个国创项目,9个山大基金项目,约占全校该项总数的15%,最终获得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在目前开展的第十八届科研立项中,学院共申报作品72项,其中校级项目70项,参与人数达155人,其中包含2个国创项目,20个山大基金项目,约占全校该项总数的15%,拟推荐省级大创项目8项,拟推荐校级大创项目7项。

后续,学院将本着“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基本思路,持续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凝聚育人合力、优化科创生态,进一步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潜能和科研实践能力,开拓学术发展视野与生涯规划发展道路,切实提高科研育人成效,着力培养“求真务实,善于创新”的科研储备人才!

关闭

 

电话:0631-5688751   传真:0631-5688751   邮箱:sssp@wh.sdu.edu.cn   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