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2日,学院党委组织教工党员赴山东大学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修基地-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参加“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廉洁文化培训班”。培训班共3天,内容丰富,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讲话精神;学习孔子及儒家孝道思想、家风家教、廉政思想、人生哲理,孔颜之乐,儒家传统中“教育”的内涵与启示。
假期中,我不断地思考如何将此次培训的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教育家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正心修身,涵养道德情操,保持清正廉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专业素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校全面图强做出一位基层教师的贡献。
我是一位普通物理实验课教师,承担着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恪守教师本分,培养高尚情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温故而知新----备课环节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都认真总结上次课程中优势和不足,加以完善。每一次课,为了讲解清楚知识、内容,必须理顺相关内容的前因后果。因此,备课过程中我都准备好与迈克尔逊干涉仪相关的所有内容,包括实验意义、内容、原理、仪器、数据处理。为了讲好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的重要意义-----精密测量上的应用。我通过介绍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本质上是一架巨型的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例子,创造性地将经典物理实验应用至最新天文观测研究上,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授之以渔----讲解环节
实验课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能不能通过实验课程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的自信心,以至于培养学生的敢闯敢创的精神,将其勇于创新的潜力挖掘出来,授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讲课需要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觉察自己才是课堂主人;在课堂上,并不是我要求同学们完成某件事情;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光学实验平台,同学们通过在这一平台上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计量干涉条纹数目确定光源的波长。
由于每堂实验课讲解的知识内容完全一样,为尽量避免重复,我对某些关键知识点进行了延伸,以实现“堂堂不同”。在讲授实验操作时,我习惯性地鼓励学生,多观察、学习、模仿。安慰同学们:如果自己的实验仪器没能找到“干涉条纹”,大家不要着急,可以看看其他同学的;“比着葫芦画瓢”,先模仿其他同学,再查找自己可能存在问题,试着解决;把问题解决了,你会感到快乐,即“愉悦感”。
我还注重结合实验步骤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调节两束干涉光重合,实现“两排变一排,大点齐大点”的观察现象,这里“两排”指的是在屏幕处观察到两排光点,每一排有四个光点,有大有小,大的“光点”是光源,其他的都是虚像。大“光点”才是主要矛盾,实验中需要将大“光点”调重合。在此,外延至常见的解决问题思路:寻找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主要问题解决了,次要问题也能随之化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答疑环节
答疑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课上,同学们经常问:“老师,我做不出来,能帮忙做一下?”我常还以微笑,回答道,“再回去试一试?”有的同学经过多次尝试仍没有结果,我才会明确指出实验中的问题。比如,实验讲义中提到“反射镜导轨刻度的初始位置为40 mm”,如果严格地把反射镜放置在40 mm处,干涉条纹的确不够清晰,偏离几毫米后条纹更清晰些。我会鼓励学生,“你说的很对!”
完成实验后,有些同学会问,“我的实验数据怎样?”我通常引导学生自行判断,如果同学察觉数据不够准确,他们可以进一步实验,直到获取准确的数据。
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我们擘画了未来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一五七九”发展思路,作为一位基层教师,我将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