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袁伟民研究员通过腾讯会议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爱因斯坦探针---探索变幻的X射线宇宙”的线上报告。报告由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副院长、实测天体物理组组长胡绍明教授主持。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部分师生通过腾讯网络参加了这次会议。
袁为民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发展历程,讲述了X射线天文学从无到有的发展。目前人们利用X射线对天体的观测主要用于研究活动星系核、伽马暴、黑洞潮汐瓦解和超新星爆发等。“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采用龙虾眼的设计结构,视场大,非常适合用于X射线的巡天工作,侧重于暂现源的观测。该卫星将于2022年发射上天,届时将会对X射线天文学甚至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和发展产生非常大的作用。袁老师在报告中还介绍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从立项到建造的过程、望远镜的技术参数和预计能取得的科学成果等。报告后,袁老师与师生们进行了互动,对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的获取等问题耐心详细地解答了参会者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袁为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高能天体物理和X 射线天文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黑洞、活动星系核和高能暂现天体的观测,以及X 射线天文探测仪器的研制。1998年德国Max-Planck地外物理研究所(MPE)/慕尼黑理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分别在日本宇航局JAXA筑波宇宙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回国工作,先后任职于云南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