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周旭做客第四期博士讲坛论

 

2020-12-03 15:26:52  点击:

2020年12月2日晚7:00,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周旭老师在闻天南楼西报告厅做了题为“北京-亚利桑那巡天的历程及意义”的报告。报告由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副院长,实测天体物理课题组组长胡绍明教授主持。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全体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报告讨论。

周旭老师通过一则宇宙形成的视频引出了暗能量,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等概念,阐述了巡天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周旭老师介绍了北京-亚利桑(BASS)国际合作项目的建立过程和项目内容。BASS巡天,由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主导的MzLS巡天以及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导的DECaLS巡天共同组成了DESI的三个图像巡天,它们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面积的深度图像巡天,总的巡天面积约为14000平方度。周旭老师讲到,BASS巡天项目使我们有能力开展国际水平的光学巡天项目,使国内青年天文工作者进入国际平台,学习并发展自主光学巡天数据处理能力,并建立数据融合和开放平台。此外周老师还详细介绍并演示了DESI数据释放的网页,其中巡天观测得到瑰丽的宇宙图像,吸引了全场同学的注意力。在周老师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报告后,进入师生互动讨论环节,周老师耐心细致的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周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生动,逻辑清晰,使同学们收获许多,对日后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大有裨益。

报告人简介:周旭,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六⼤学,曾在法国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本东京理化研究所做特别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近邻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变星和系外⾏星、光学天⽂观测和数据处理⽅法、光学天⽂观测台址的选择和监测、光学天⽂观测仪器。他做为⾸批赴南极内陆最⾼点冰穹A的天⽂研究⼈员,参加了中国南极第24次科考队并完成CSTAR等多种台址监测仪器的安装,山东大学星发现人。承担过多项基金会研究项目。主持开展过大视场多色巡天(BATC),南极天文,南银冠多色巡天(SCUSS),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和天文观测台址选址工作。对星系物理和光学天文观测方法有丰富的经验。


关闭

 

电话:0631-5688751   传真:0631-5688751   邮箱:sssp@wh.sdu.edu.cn   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